關於野灣

臺灣東部幅員遼闊,野生動物資源豐富,具高度的保育、教育與研究潛力。然而長期以來,當地缺乏專業救傷單位,導致受傷動物經常需跨縣市送醫,延誤寶貴治療時機。

2016年底,一群長年投入野生動物工作的夥伴共同發起「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」,歷經四年籌備,於2020年8月在臺東池上成立東部首座非營利野生動物醫院,正式展開醫療、保育與教育行動。

至今,野灣已救援超過 2,200 隻野生動物,涵蓋臺灣黑熊、穿山甲、食蟹獴、山羌等珍稀物種。設於臺東與屏東的兩處救傷站服務範圍橫跨花蓮、臺東與屏東三縣,並持續朝向結合救傷、研究與教育的東部保育基地邁進。

.

救援故事

寫下落難人間的野生動物的故事

颱風樺加沙過境,為東部帶來了大量風雨,也對花蓮光復造成了無比嚴重的災情。 因為強風豪雨的襲擊,原本該野放的院內動物也些許的延後了。雨過天晴,待野放的動物們各個動感出擊。花嘴鴨、白腹秧雞、紅嘴黑鵯、斑龜在大太陽下奔向牠們無限的未來。  󠀠 1️⃣2️⃣ 花嘴鴨和白腹秧雞是失親的雛鳥,花嘴鴨照顧了101天,白腹秧雞照顧了86天,...
野灣病情室時隔兩年,連載再開。 照片是一張家燕雛鳥的X光照片 (經負片修圖),落巢後被民眾拾獲。入院後檢查體態偏瘦 (BCS: 2/5),飛羽上有大量羽鞘未脫落,精神沉鬱。 醫師幫忙補脫水後,搓掉部分飛羽上的羽鞘,再轉交給保育員。保育員透過漸進式的餵食,一步一步的幫助雛鳥恢復精神,但發現家燕開始出現姿勢不穩、輕微搖晃的狀況,偶爾傾倒後會站不起來...
野灣成立五年來,收治過的遊隼數量屈指可數。這次入院的遊隼是在路邊被發現無法飛行,送到院後精神與食慾狀況良好,但牠的未來依然充滿未知,原因在於傷勢的嚴重性——牠的左翅掌骨骨折錯位。 ​ 相較於肱骨(上臂)和橈尺骨(前臂),鳥類的掌骨較短且扁平,位置靠近腕關節與掌指關節。若骨折位置過於接近關節,容易導致關節僵硬,日後必須經過長時間復健才能恢復功能。...
屏東縣政府動保處接獲通報,屏東縣某國中於暑假進行舊燈管拆除工作,拆除後發現大量麻雀巢,施工單位不知道該如何處理,便將麻雀巢暫放一旁並鎖上大門。縣政府積極聯繫校方,可惜暑假期間聯繫不到,只能隔日工班上班後再執行救援行動。拆除的燈管因過度毀損,無法復原,連帶導致無法將麻雀巢復位。同時屏東站也缺乏人力可以做巢復位或假巢的活動監測,因此仍決定送往救傷單位...

.

任務成果

281/場
教育宣導活動
2,310 / 隻  
救援動物
17,636 / 人
影響人次

 

Never the End — 野灣持續理想前行

野灣野生動物醫院的序曲,是野灣的第一步,更是每位支持野灣的人們一起建立起來的里程碑。定捐支持我們,有你的幫助,讓我們能越走越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