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生動物救援工作是什麼?有哪些動物可能會被送入救援單位?牠們又可能因為什麼原因被救援呢?本次的小單元將以第一線救援者的視野、獸醫與復健員的視野,簡單地為灣友們介紹野生動物救援面面觀,讓野生動物救援工作不再雲深不知處。 鳥類常見的救傷原因野生鳥類於野外活動時,被救傷的原因大致上可分兩類:
特別想跟大家解釋,好端端的鳥兒怎麼會去撞玻璃呢? 人們為了採光、美感而使用了大量玻璃製品於高樓、建築,然而,當我們站在戶外看入室內時,會發現玻璃可以反射了戶外景色,或是過於透明的玻璃,讓鳥兒沒能發現其中有詐,而直直撞了上去… 鳥類救傷第一線如何做起 許多民眾在遇到鳥類受傷時,常會著急地詢問:「我要為牠吃什麼?要餵牠喝水嗎?」 其實最佳的動物救援第一步,首要宗旨是「保護自己」以及「減少個體緊迫」。動物救援必然重要,但保護自己不再過程中受傷或受到可能的病源感染,才是救援工作的長久之計,接下來才考慮如何保護受傷個體。此外,在出手之前,我們也需要先觀察,練飛的幼雛是否其實周圍有父母看顧著,而並非真的失親,如果動物狀況不對,觀察後也確認無父母在周圍,才以安全為考量之下進行救援。此外,有些野生動物容易在緊迫的環境之下,因生理應對機制失常,而把自己嚇死。因此,第一線的救援者,必須使用手套或毛巾適當捕捉並移動動物,並安置於通風、堅固的箱子或鳥籠,設備允許之下亦可蓋上深色布,讓動物處在黑暗的環境之下,避免直接看到外界動靜,可有效地使野生動物的情緒趨於穩定,尤其在禽鳥類,就是至關重要的救援環節。 接著,如果動物狀況急迫超乎第一線救援者的處理能力所及,則應盡快聯繫以及運送至可處理救援的單位,包括各縣市政府農林、防疫單位,或野生動物救援單位。運送過程也是重要流程,盡量小心,避免使動物碰撞,導致二度傷害;此外,為做到疾病防範,也應避免動物的排泄物污染運送工具。到了救援單位,諸位第一線的救援鄉民們,通常就是這些受傷鳥類的最佳代言人。如果情況允許,在過程中,適當記錄鳥兒受傷當時發生的狀況,並將發生事故的原因告知救援單位的獸醫、復健員,協助釐清病情,更能讓動物接受正確與有效的治療與處置。 牠們在求援嗎?是救傷...還是綁架? 前文中提到,有時候在學飛的雛鳥,容易被誤認為需要被救傷的個體,如何去分辨呢? 首先,當我們遇到一隻在路邊,看起來傻呆萌,羽毛又沒有整齊,看到人不太會躲的角落生物,我們可以推測,牠有可能是今年的新生鳥兒。這時身為人類的我們,請不要過份的散發愛心,先停下腳步暫緩5至10分鐘,看看這小傢伙會不會有他的爸媽在附近拼命的叫,甚至飛到鄰近的樹叢呼喊牠的孩子,如果有我們就安心地離開吧!通常,遇到這類親鳥會隨身在側的小鳥們,大致上可以不用太擔心。 有些親鳥們會在白天時把孩子暫放在路邊或空曠地區的常見鳥類,例如夜鷹。夜鷹平常晚上活動,在城市裡多半住在頂樓,但在鄉下地區,他們習慣就會把蛋產在河邊、路邊草叢或空曠的砂石地區,因此待幼鳥孵出時,人們就有機會在路邊或在空曠的地區看見牠們。通常來說,夜鷹的幼鳥和蛋都具有一定的保護色,不易被發現,不過仍有機會有熱心的民眾,會發現這些小可愛們,以為他們失親了,而熱心地檢起它們帶到救援中心,反而幫了倒忙。 所以如果遇到不確定的情況,建議還是先拍照、詢問專業人士、單位後,再評估這些鳥兒是否真的需要被救援,或是安心地讓他們留在原地就好,因為或許,牠們的爸媽就在不遠處看著牠們,或是會自己來找他們哦。 若發現需要救助的野生動物、不熟悉相關步驟與方法, 請勿貿然徒手捕捉動物以免您受傷,同時也可能會讓動物造成二次傷害, 您可連絡全台各縣市相關救援單位,亦可由野灣粉專進行詢問, 期盼各位能一同成為這些需要被救援的野生動物們溫暖的手。
0 評論
發表回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