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隻松鼠的遺憾
當牠成為社群媒體的寵兒,也成了悲劇的開端
以下文章經 台灣野生動物救傷與保育學會 同意轉載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美國紐約州一隻由網紅飼養的松鼠在大選期間意外登上新聞版面。短短幾天內,這隻松鼠從網友們眼中的可愛萌物,變成了令人心碎的故事主角。牠原本與主人 Mark Longo 一起生活,卻因主人未經許可飼養野生動物,遭到民眾匿名檢舉,指控其飼養環境不符法規,且可能有潛在的狂犬病風險。因此紐約州環境保護局(DEC)以違法持有野生動物的名義沒收了這隻松鼠。與牠一起被帶走的還有家中另一隻同樣被非法飼養的浣熊。最新消息是兩隻動物為了檢測狂犬病而被安樂死。這起事件引發大眾憤怒與哀痛,也讓我們重新思考:這究竟是誰的錯?
🌳 救傷法規的目的,是保育野生動物及避免疾病傳播
每每看到可愛的野生動物,我們心中都難免被萌到、想撿回家養。但各國都有法規禁止民眾私養這些野生動物。在美國,包括紐約在內的各州對於野生動物的救助和飼養都有嚴格的法規。這些法律的訂定並非哪位立委吃飽太閒要管大家養什麼動物,而是為了生態保育和公共健康的大眾福祉。以紐約州為例,法規明確禁止私人飼養野生動物或擁有野生動物,尤其是可能攜帶狂犬病的物種,如松鼠、浣熊和其他哺乳類野生動物。狂犬病不是小事,一旦發病,無論人類還是動物都無法治癒,死亡率高達100%。政府單位的戒慎恐懼並非杞人憂天,保護的是你我和每一個人,而不是限制誰能擁有一隻「萌寵」。
照顧野生動物絕非想像中的容易,在這些法規之下,野生動物的救傷由受過專業訓練的團隊負責,他們經過考試和實習,取得專門證照,定期施打狂犬病疫苗並每年固定抽血檢測自身狂犬病的抗體。而他們照顧動物的場所,也會有政府人員稽查,確保合乎傳染病的隔離標準。
這一切的細節,都是為了保證人員和動物的安全。
🌳 「野生動物寵物化」不只漠視動物應有的福祉,更有可能讓動物成為斂財工具
當這隻松鼠在社交媒體上大放異彩時,牠的命運也就此改變。野生動物救傷的目標,是希望能夠讓這些本就屬於野外的動物,在經過適當的照顧和野放訓練,能將他們送回野外的家。合法的救傷人員有足夠的知識,可以用正確的方式照顧這些野生動物,並在動物長大之後將牠們野放。Longo若在撿到這隻松鼠的第一時間,選擇把牠送交合法救傷單位,牠今天或許已經回歸自然,過著屬於自己的快樂生活,而不是成為「寵物」被人類擁有。
透過這個事件,我們想再次強調——『野生動物救傷的最終目標是讓動物能再次回到野外』。因為對野外族群來說,個體的回歸可以繼續發揮其生物多樣性的功能;而對於動物本身, #唯一具有正面積極動物福祉的途徑就是野放 (Molony et al. 2007)。就算救傷單位因動物狀況,不得已需要長期收容時,也需要經過審慎的評估。長期收容的目標通常是為了研究和教育,讓更多人認識野生動物面臨的困境,讓動物個體的生命可以發揮更大的價值。
🌳 真正的愛,是讓牠回到屬於牠的家
真正的愛,絕對不是將野生動物囚禁成私人寵物,甚至變成賺流量、騙募款的工具。
野生動物不是供人隨意飼養的娛樂工具。人為圈養和照顧對野生動物來說都是巨大的緊迫壓力。如果我們真心愛著這些動物,就應該讓牠們能夠在野外自由自在的生活,那裡才是屬於牠們真正的家。
延伸閱讀:
1. 紐約州當地救傷中心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:浣熊經常攜帶與犬貓不同的蛔蟲 (Baylisascaris procyonis),它對其他野生動物、寵物甚至人類都是致命的。
2. 不得已要收容野生動物時,我們要考慮甚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