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野灣

臺灣東部幅員廣闊且野生動物資源豐富,極具有環境保育、教育及研究之價值。然而,東部地區卻長年年缺乏專業完善野生動物救傷單位,當野生動物面臨危害時,往往須長途跋涉至其他縣市,因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。 

野灣自2016年底,由一群熱愛生命、熱愛這片土地的野生動物工作者發起。2020年8月,野灣於台東池上成立臺灣東部第一座非營利野生動物醫院。

.

救援故事

寫下落難人間的野生動物的故事

脫水、消瘦、虛弱。口鼻部的挫傷是誘捕籠中的動物常見的傷勢。因為緊迫、想要逃脫,不斷的衝撞,掙扎。麻醉檢查完的黃喉貂花了好久的時間才甦醒。又在院內休養兩週,才順利出院。 提醒大家,做個負責任的台灣人。無論是什麼原因,使用誘捕籠後一定要頻繁巡視,避免野生動物被誤捕後關在籠中。不僅吹風淋雨,還沒水沒食物,一個不小心,可是會出人命喔!
8月23號上午,野灣再次接獲了黑熊救援的通報,只是這次,事情似乎棘手了點。 案發地點在紅石產業道路,一隻黑熊靜靜的攀在四公尺高的樹岔上,與路過的在地居民四眼相交。王姓族人仔細一看發現不太對勁,黑熊怎麼都沒做什麼反應?機警的她馬上連繫了參與 林業署狩獵自主管理計畫 的崁頂村村長,再經由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 會同野灣一起前往救援現場確認現況。...
里高萬的歸途 ​2023年編號1號的錦屏小公熊,於四月上旬受困套索。野灣、在地部落族人及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 通力合作下,順利救援,錦屏部落為牠取名 里高萬 (Ligauwan)。因為套索導致右前肢傷勢嚴重,為避免病情惡化,不得不進行截肢手術。 ​少了部分前肢的里高萬生性謹慎,白天總是躲在籠舍角落,只有在夜深人靜時才會外出進食。...
「白腹秧雞剛入院的那幾天真的是累死人了!」 ​早熟性雛鳥指剛出生不久就有行動能力,可以跟著媽媽到處亂跑鑽草叢的小朋友。大家常見的小雞小鴨便是如此。也因此容易讓人產生可以生活自給的錯覺。 ​白腹秧雞、紅冠水雞、花嘴鴨、環頸雉這些院內常收到早熟性雛鳥,總是在繁殖季帶來讓人驚人的工作量。活動小毛球其實相當脆弱,羽毛防水功能差、容易失溫、...

.

任務成果

272/場
教育宣導活動
1,535 / 隻  
救援動物
17,539 / 人
影響人次

 

Never the End — 野灣持續理想前行

野灣野生動物醫院的序曲,是野灣的第一步,更是每位支持野灣的人們一起建立起來的里程碑。定捐支持我們,有你的幫助,讓我們能越走越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