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的黑熊救援事件這麼多,是怎麼回事?

■ 東部黑熊救傷概況
野灣長期配合林業及自然保育署(以下簡稱林保署)處理臺灣黑熊的救傷工作,截至目前已累計處理22隻次黑熊個案,其中以套索陷阱致傷為大宗。根據監察院2024年的調查報告指出,超過一半的套索案例為農害防制所設,而非來自狩獵行為。
作為實務執行者,我們理解農民在面對野生動物危害時的無力感,也尊重原住民族的狩獵文化。正因如此,野灣始終支持 以制度方式逐步建立獵具管理體系,透過現場實踐與政策合作,一步步找出兼顧保育與生計的可行方案。
■ 非比尋常的2025:黑熊受傷,該怎麼辦?
今年臺灣東部的狀況非比尋常。今年才四月,野灣野生動物醫院目前就同時收治了6隻因套索入院的黑熊。通報數量的增加,相信與林保署近年來推動社區巡守與鼓勵通報的努力有關。3月31日臺東雙熊同時中套索、清創後即時野放的案例,便是得益於 #部落巡守隊即時發現通報 。然而,這樣的頻率與個體數量,也真實反映出黑熊在野外所面臨的風險。
野灣相信,保育制度從不是一蹴可幾。發現問題、偵測問題,才有機會解決問題。套索對黑熊的危害由來已久,卻長期缺乏可靠數據。如今通報變多、個案浮現,代表正確的政策方向正發揮作用,也讓原本被隱藏的事實終於攤到陽光下。這樣的現象告訴我們兩件事:
一、目前的管理政策確實是有效的,應持續努力推動。
二、除延續推動外,可針對逐漸明朗的問題,開始進行更具系統性、長期性的整體規劃。
■ 慢慢來,比較快
野灣一直以來在各種教育與公共場合中,持續向社會傳達:#保育政策的推動需要時間與制度慢慢累積,不可能一步到位。林保署目前針對陷阱使用的管理措施與制度建立,包含換發傷害較小的改良式獵具,逐步淘汰舊式套索陷阱,在避免危害黑熊的同時,#兼顧狩獵文化與農害防制,雖然進展緩慢但方向正確,且正逐步發揮作用。過度強硬的禁令往往只是讓問題潛藏、通報消失,實質卻無助於改善現況。
然而,制度需要不斷調整、改善。黑熊頻繁中陷阱,已反映出台灣山林與人類活動之間的張力加劇,黑熊與人類的生活環境也逐漸產生重疊,彼此之間的接觸與衝突機會提高。我們期待主管機關能正視這樣的現象,在 #延續目前策略方向的同時確立更長遠完整的規劃。唯有透過更具體的行動,才能讓社會大眾持續對政策有信心,也讓保育工作真正走得長遠。
■ 結語
野灣不認同部分團體提出的「全面禁用套索陷阱」訴求 [註一、註二]。全面禁止雖立意良善,極可能導致受傷個體遭到隱匿,錯失通報與救援時機,讓問題從檯面上消失,反而不利於黑熊保育的長遠推進。
東台灣人民的生活與熊比鄰而居,野灣將持續與林保署及各界夥伴合作,宣導與熊共處的生活知識,在黑熊救傷與宣導教育上貢獻所長。我們也誠摯呼籲主管機關針對黑熊現況展開積極的討論與研擬,做出長遠的保育規劃,讓為黑熊現況感到焦慮的國民可以喘息,為臺灣唯一的熊科動物打造更安全的棲息環境。
*註一:【禁絕套索陷阱對野生動物保育有幫助嗎?】
*註二:【野灣不贊成以禁絕套索作為野生動物保育手段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