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準備好跟黑熊共存了嗎?

這兩天的保育新聞應該被YNP-BB02黑熊中槍身亡的消息洗版了。在大家群情激憤的同時,有兩件事情想跟各位聊聊。1️⃣ 民眾對於滋擾黑熊的自主防衛意識;2️⃣ 面對黑熊正面衝突時開槍的合理性。

首先先做一些前情提要。

整理相關單位事件概要
黑熊YNP-BB02自4月11日起開始有滋擾狀況發生,先是吃了居民的雞,又陸續發生四起獵捕民眾飼養的犬隻案例。在滋擾事件發生後,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(花蓮分署) 隨即展開在地居民的預警宣導與自動相機監測,後續經照片比對後才發現 YNP-BB02為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(玉管處) 追蹤個體,無奈因為頸圈失靈,無法隨時掌握個體所在位置。玉管處請花蓮分署協助部落宣導、社區巡守並同時展開誘捕行動,動員了大量人力,野灣在行動中則是負責個體捕獲後的麻醉與醫療。21日晚間,巡守隊在聽見附近住戶飼養犬隻哀鳴,朝聲源靠近時發現黑熊,同時黑熊朝巡守隊員作勢攻擊,巡守隊員為自衛擊發子彈,擊中黑熊YNP-BB02胸部。

1️⃣ 滋擾黑熊的防衛意識
今年截至今日,花東地區已經有 5 起黑熊滋擾事件。黑熊YNP-BB02自開始滋擾到死亡前,很多人都只關注到犬隻受害,但其實還有不少雞寮的雞隻遭受攻擊、面臨風險。黑熊會移動,一處沒有食物,就會移動到下一處。為了防範滋擾黑熊,要求滋擾範圍內的民眾將養雞場的雞全部移走,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同時,鄰近居民飼養的狗恰巧成了容易獲得的食物,在一次又一次的滋擾過程中,食物的正向回饋加強了滋擾行為,終究導致人熊衝突的事態升級,發生黑熊殞命的憾事。而整件事情其實告訴我們,在強調與熊共存的台灣,其實並不懂得該怎麼與熊共存。同時,這樣的論述也不該僅限原住民,這是所有居住在鄰近山邊,甚至是鄰近大自然的民眾,都該要有的警惕。

平時就不該讓廚餘、食物放在戶外,當有黑熊滋擾的警告的時候,不可以有「自己不會那麼倒楣」的僥倖心態。認真面對可能的威脅,不要再讓家裡的狗鍊在戶外,更不要讓狗在外面自由活動。山邊的禽畜場也要知道自己可能面對的獸害危機,加以防範。面對黑熊,不僅要共存,更要成為具有韌性的社會,減少滋擾發生的可能性,避免衝突不斷的升級,而面對這樣新興的挑戰,是主管機關和全台人民都需要調整學習的事情

2️⃣ 換位思考_面對意圖攻擊你的黑熊
在山上遠遠遇到黑熊該怎麼做?「正對、緩步、後退」三大原則背的滾瓜爛熟,但是在 #日常生活環境中與黑熊面對面 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情況。試想有一隻110公斤,站起來可能跟成年人一樣高的大公熊,不斷地在住家周遭徘徊,家裡有小孩、老人家的你,可能會永遠放不下心。而這樣的情況並不誇張,因為這正是不斷發生黑熊滋擾的花東地區今年的狀況。更何況當你突然面對朝你展現攻擊意圖的成年黑熊,生命危急的當下,只有幾秒鐘可以做反應,開槍保護自己不應該成為譴責的標的。黑熊作為吉祥物很可愛,但每年面對無數隻黑熊救傷的我們深知,黑熊絕對是該謹慎面對,避而遠之的猛獸

■ 面對滋擾黑熊_該做準備了
大膽假設滋擾黑熊的狀況可能會不斷發生,但無論是居民或相關單位似乎都還沒準備好。過往野灣與主管機關針對黑熊受困陷阱的情境,經過無數討論制定了救援行動的大致指引;今年數起事件也許是一個時機,#針對自由活動且危害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黑熊,規劃發生時的應對方式並做細緻的討論。#緊急應變小組 的成員與編制為何?黑熊滋擾是否有危害分級?危害等級不同警戒範圍該有多大?巡守隊 是否該有專業培訓安全裝備是否齊全?

■ 面對黑熊時縱使成功捕捉,滋擾黑熊是否適合再次野放?再次野放造成的 公共危害誰來承擔?那應該長期收容嗎?長期收容是否有辦法滿足個體的動物福祉?長期收容一隻個體 需要多少經費與資源?如果頻繁發生,要長期收容越來越多隻呢?相關單位準備好了嗎?安樂死作為人獸衝突的管理手段民眾可以接受嗎?不單單只是保育主管機關的事,閱讀本篇貼文的你,也許也可以靜下心來思考看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