調查員札記|臺灣黑熊閽帝夫的深山訊號

再次啟程

深山任務的第三天,明天一早就要前往台灣黑熊閽帝夫頸圈的訊號處。閽帝夫是一隻初估20歲以上的高齡黑熊阿北,在6月因為中套索入院醫療,於11月野放。

就在兩週前,閽帝夫的頸圈傳來了死亡訊號,訊號位置在中央山脈深山。林保署臺東分署組成深山調查隊前往取回頸圈,野灣由一名獸醫師與一名研究員同行,但因路況不佳且補給不足而撤退。這次是第二次出任務,嘗試從不同路線前往。6天5夜的行程,全隊七人,野灣由我一人同行。​​


接觸頸圈的前一天

深夜裡,我不斷在腦中進行調查現場的沙盤推演。​這次究竟是只有頸圈,還是閽帝夫真的死了?畢竟有熊和只有頸圈的狀況是完全不同的。​雖然出發前同事說應該只是頸圈掉落,不用太擔心。但在一路上跟隊友討論訊號位置的時候,不禁暗忖死亡的機會應該是越來越高了。而且訊號位置看起來是在峭壁,在危險地形的調查,大家都沒有經驗。

遠方的山羌還在吠叫,不知名的夜行性猛禽在視野可及的樹林間呼喚著。一搭一唱,似乎在督促我趕快睡覺。

算了,戴上AirPod ,開啟抗噪模式,嘗試入睡,準備面對明天的挑戰。

​崩壁、斷崖、意志力的考驗

說是長征真的是一點也不為過,與頸圈的直線距離不到兩公里,但途中已經確定會經過好幾處崩壁,勢必會為了找路而不斷推遲進度。

我們從海拔1600公尺的營地上切到1900公尺的山頂,再沿著稜線一路向下,目標是海拔1200的溪谷。剛離開山頂便遇到了隊友們口中的「魔鬼樹」或是「QQ樹」。杜鵑花科盤根錯節的根部,長年以來覆蓋上了大量的枯枝落葉,加上豐盛的水氣,讓苔蘚爬滿了表面,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完整的地面。雨鞋踩在「地面」上,像是踩到很厚很厚的瑜珈墊。但如果下方的結構不夠穩固,就會變成人類的掉落式陷阱,走得我是膽戰心驚。


魔鬼樹、QQ樹,地面踩起來好軟,但隊友的腳就這樣卡進去了!


崩壁、崩壁、還是崩壁。有的可以橫切,有得實在過於險峻只能嘗試高繞。

到了一處瘦稜,隊伍卡住了。瘦稜的兩側都是峭壁,嚮導判斷無法通過,要架繩了。但是另一位嚮導在瘦稜末端的大樹下方發現了樹根盤踞形成的窄路。

要繞過這個地形,得要雙腳踩在不到單腳寬的樹根踏點,雙手攀著樹根,沿著繞半圈,才能抵達另一側的平台繼續下切。背後便是萬丈深淵,短短不到1分鐘的路線,在我腦中像是10分鐘一樣漫長。


這趟行程不知道走過了幾個崩壁......



在抵達溪谷前,還途徑一個路面中斷、相距一公尺的小徑,我深知沒有勇氣,不斷地說我沒有辦法。最後是在嚮導幫忙建立踏點,攀著岩壁扶著我的背,才有辦法鼓起勇氣,攀著岩壁跨越。

終於抵達溪床,根據GPS定位,頸圈在溪谷對面的崩壁上,一行人再次上攀。陡峭的地形,幾乎是四肢著地的攀登了。抵達稜線,迎接我們的卻是濃厚的屍臭​。


好不容易下切到溪谷,速速吃個午餐。


已經死亡的閽帝夫

看來頸圈的死亡訊號,便是閽帝夫的死亡宣告。

地處偏遠,地形危險,身上沒有外傷,也沒有看到明顯的骨折,黑熊阿北像是耗盡了體力一般安詳地躺臥在稜線另一側的懸崖樹下。由於已經死亡一段時間,僅剩後肢尚有軟組織。軀體完整沒有被破壞的痕跡。頸圈則在懸崖邊搖搖欲墜,差點連頸圈都找不回來。

我迅速與隊友進行調查與採樣,便再次啟程。直取捷徑,攀上崩壁,從海拔1200公尺陡升到1900公尺。於晚間7點前順利回到營地,部分隊友已經精疲力竭。留守的隊友煮了一大鍋的綠豆湯,為順利完成任務寫下一個句點。

接下來,只剩平安回家了。


溪谷裡的熊糞便,會是閽帝夫的嗎?


發現閽帝夫時已經死亡多天,調查人員加緊採樣,要趁天黑前回到營地。

一趟旅程,一次反思

​閽帝夫阿北的野放僅短短兩個月,儘管在野放前就知道年事已高,野放的死亡率較高,但對於親手救下,努力醫治的救傷工作者而言,任誰都不希望面對死亡。

但這同時也是救傷工作的反思。救傷工作,究竟是為憐憫而行動,還是為保育而行動。

在道義上,救傷工作努力的在為人為的傷害善後。但在自然環境下將被淘汰的個體,人為的過度介入是否干擾了自然的更迭?每一件救傷案例都是珍貴的經驗,每一條被救起的生命都是可敬的導師。閽帝夫亦然。

文末感謝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的專業帶領,任務順利完成,全員平安返家。 


回程也是無止盡的爬坡,一路從海拔1200m爬升到1900m!


順利完成任務,全員安全下山!

 


 💡科普時間 
󠀠
 📍什麼是死亡訊號?
 📍死亡訊號一定代表動物死掉了嗎?
󠀠
➡︎頸圈具備動作感應器,可以在偵測到連續靜止24小時之後(時間長短可自己依需要設定),立即跟衛星通訊,發出通知給研究監測人員,表示頸圈可能脫落,或者動物死亡,所以呈現長時間靜止,由於多數為動物死亡的狀況,因此國外泛稱為死亡訊號(mortality event),但不一定真的是死亡。(以上說明文字出自姜博仁老師臉書公開文字)


作者 廖朝盛
野灣保育員

相關專欄文章

野外調查與研究
電話那頭的死亡訊號 󠀠 在前往野放穿山甲的路上,接到醫院來電。電話那頭傳來正經嚴肅的聲音,顯然出了大事。「里高萬 (Ligauwan) 的項圈出現死亡訊號,需要上山一趟,可能要花四五天,你早點回來準備。」里高萬是協會今年遇到的第一隻黑熊...
野外調查與研究
在嘗試了無數次的調整和修正後,最後才有機會捕捉到目標物種。在這一系列的操作過程中,與動物較量的是無限的耐心,和對科學數據的責任心
野外調查與研究
野生動物保育包含各種面向,其中野外調查、野外追蹤等更是保育工作中,最耗勞力能量與汗水,卻是不可或缺的第一線資料收集工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