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人專文2|野外研究工作的真正考驗?

如果你的研究需要捕捉或拍攝野生動物,那麼,真正的考驗不僅是器材工具的選擇和準備,更在於如何將工具準確的放置到野外環境,並且思考為什麼動物不會被捕捉到?在嘗試了無數次的調整和修正後,最後才有機會捕捉到目標物種。在這一系列的操作過程中,與動物較量的是無限的耐心,和對科學數據的責任心。
 

 陷阱/相機該放在哪裡?

▼陷阱

定點陷阱籠的架設需要花費時間與心力,根據周圍環境將陷阱籠偽裝成自然景觀的一部份,並確保籠具開闔正常,同時還要確定動物被捕捉後不會脫逃的安全措施。針對小型食肉目動物的研究來說,會先藉由地理資訊系統來了解研究區域的環境,並規劃點位的安排,再行設置捕捉籠。在時間允許之下,可安排一段誘引過程,再進行正式捕捉。

 

研究人員正在佈置陷阱籠,使陷阱籠融於自然環境中

 

接下來便要面對唯一的問題:為什麼抓不到動物?

可能遇到餌料消失卻沒有動物被捕獲的窘境,如螞蟻大軍把整個餌料通通搬走、也會遇到脖子很長的動物伸進去吃光卻沒有觸發陷阱闔上;或是動物們的大屁股剛好把門卡住,可以順利倒車出庫,隔日屁顛屁顛的再來。和動物鬥智的過程,有時候很苦惱,卻也不失趣味。

也曾經,遇到貪吃的食蟹獴,連續好幾天光顧了同一個陷阱,偏偏要捕捉的動物並不是牠。這種情況很難預先避免,只能摸摸鼻子認了,再趕緊想方設法改善陷阱籠的狀態,非目標物種的干擾也是影響捕捉效率的一大變因。

 

捕捉到貪吃的食蟹獴
 
 

另外,陷阱的選用將依動物習性的不同而改變。以昆蟲為例,捕蟲網是一種主動出擊的捕捉方法,另外還有馬式網或掉落式陷阱這兩種常見的被動式捕捉方法,前者適用在樹林間攔截空中的飛蟲,後者對應地面爬行的六腳小生物。

 

紅外線自動相機

自動相機的使用,對難以抵達的工作地點是一個很棒的工具,依據它能裝載的記憶卡和電池的壽命,大部分可在野外工作至少兩個月左右。收回來的資料,除了用於分析自身研究計畫的目標物種上,還可以對該地區的整體生物組成進行更一步的瞭解。

然而,架設紅外線自動相機雖然聽起來很酷炫,實際操作起來一點也不好玩,光是整台機身加上電池的重量,就足以讓自己先進行負重訓練。而整個架設過程,依然要根據動物的身高設置適當的高度,還有拍攝的角度和廣度都需要納入考量。如果可以,建議先準備一份架設自動相機的標準流程,在野外時才不會慌了手腳。

以為找好架設位置就萬無一失了嗎?當記憶卡收回後,發現照片一半以上都是獼猴的自拍美照時,仍會感到非常無奈啊。

 

紅外線自動相機


尋陷阱的日常

在野外工作,其實很期待每日檢查陷阱的當下,可以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到動物的型態,雖說不會每個陷阱每天都會有動物被捉到,但真能捕到的時候,對待動物的態度又是戰戰兢兢。陷阱的檢察,除了看有無捕捉到動物以外,還要注意餌料的狀況是否要更換、補充等;隨身工具包裡有尖嘴鉗、細鐵絲、餌料等,隨時都可維護陷阱籠的開闔。針對自動相機,也預備電池和記憶卡以便更換。

陷阱籠捕捉到的動物:鼬獾(左)、松鼠(右)
 
陷阱籠捕捉到的動物:龜殼花(左)、竹雞(右)
 

 

捉到動物怎麼辦?

在上篇〈野外研究工作是什麼?野外人系列專文(上)〉文中提過,捕捉動物需要申請諸多文件,其中一項申請包含研究中操作人員的身分類別。如果動物需要被麻醉後再操作,麻醉這個過程就需要由合格的獸醫師進行,若後續需要做侵入性的檢查,也必須由獸醫師完成。所以,捕捉到動物後,如果需要進一步操作,現場人員就必須儘速請獸醫師協助。

以小型食肉目動物為例,要將動物從捕捉籠移動到獸醫可處理的位置,通常需要野外研究人員協助操作。當下進行動物的保定,或直接將捕捉籠移地,不論哪個方式都需要同時保護動物和人員的安全,這就非常考驗人員對動物習性的了解。

 

野外研究人員協助將捕捉到的動物交由獸醫師處理

 

野外調查資料的價值

許多珍貴的生態資訊,都是由野外調查辛苦獲得的資料建構而成。我們能透過自動相機捕捉的畫面,推算單位面積內特定物種的族群數量、活動範圍,或由動物的外觀或行為判斷族群的健康狀況等資訊。而透過陷阱捕捉後所取得的進一步資料,可以獲得的資訊又更多了,例如從基因中瞭解動物的演化足跡、從生理檢查中窺探野生動物疾病的發展、人畜共同傳染病的問題等。以上總總資料的應用,都能幫助我們從科學角度釐清台灣野生動物面臨的現況,並協助政府單位提供解決的方案。

相關專欄文章

野外調查與研究
再次啟程 深山任務的第三天,明天一早就要前往台灣黑熊閽帝夫頸圈的訊號處。閽帝夫是一隻初估20歲以上的高齡黑熊阿北,在6月因為中套索入院醫療,於11月野放。 ​ 就在兩週前,閽帝夫的頸圈傳來了死亡訊號,訊號位置在中央山脈深山。...
野外調查與研究
電話那頭的死亡訊號 󠀠 在前往野放穿山甲的路上,接到醫院來電。電話那頭傳來正經嚴肅的聲音,顯然出了大事。「里高萬 (Ligauwan) 的項圈出現死亡訊號,需要上山一趟,可能要花四五天,你早點回來準備。」里高萬是協會今年遇到的第一隻黑熊...
野外調查與研究
野生動物保育包含各種面向,其中野外調查、野外追蹤等更是保育工作中,最耗勞力能量與汗水,卻是不可或缺的第一線資料收集工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