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育館小雨燕結案

體育館浩劫的218隻小雨燕,到院前死亡了7隻,由於曝曬與久未進食、脫水等狀況,在穩定燕群的前三天就死亡了67隻 (包含安樂死的燕群)。在全台救傷單位的通力合作下,分別將狀況較好的小雨燕轉送至台北鳥會救傷組、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、台南水雉生態園區、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,總計84隻。院內留下60隻,後續縣政府的人力、物力與民眾捐贈的支援下,才慢慢讓狀況趨於穩定。

近八成的小雨燕在轉送後順利野放,院內則有約四成五的個體成功加入在河堤翱翔的燕群,一起啾啾啾的翱翔與覓食,是夏季的尾聲,也是野放的終曲。最後的17隻小雨燕各自因為感染、消化道潰瘍、代謝等問題而留院醫療,同時也因為部分小雨燕的飛羽、尾羽有不同程度的磨損問題,影響飛行,而需要進行拔羽手術。

過程中照養、醫療不斷討論與調整,總是期待在調整後可以有明顯的改善,但現實總是冰冷的難以接受,新長的羽毛也不甚理想。由於院內感染的狀況不斷發生、消化狀況不佳,病弱的個體在考量無法熬過重長羽毛所需的時間後,獸醫師們忍痛執行了安樂死。

「在長飛羽了!搞不好真的有機會喔!」腦袋裡不斷迴響著那些激勵人心的聲音。如今體育館燕群只剩下一隻A1─是當時燕群進來時,編號A籠的第一隻,也就是第一隻上腳環的個體─與差不多同時間進來另外三隻小雨燕。也許是不斷的努力嘗試終於有成效了,小雨燕的消化道潰瘍改善了,下痢的症狀終於停止了,卻開始出現了不自主的歪頭、旋轉的神經症狀。

一月十四日,是A1安樂死結案前的最後一天,神經症狀已經無法改善,嘔吐無法進食,體育館燕的案子正式結案。期望未來各單位在施工時能夠以此次事件為借鏡,雖然體育館施工是有心改善,只可惜執行方向不對。若能減少對育雛期的干擾,等待育雛期結束後再動工,便不需要耗費大量社會資源與關注來處理後續,友善環境的城市也才有可能成真。

感謝大家的協助與支援,希望未來不要再發生類似的事件,野灣也會從這次寶貴的經驗中檢討與成長,繼續努力,繼續為著理想邁進!


觀賞更多關於小雨燕事件的報導:
【公視我們的島】雨燕無家日|施工移巢導致雛鳥成孤兒
【華視新聞雜誌】第一線追蹤!前進野灣 搶救小雨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