獨眼鳳頭蒼鷹的未竟之旅
車輪下的青眼白龍
視力對野生動物在野外生存來說,至關重要。全盲的救傷案例由於沒辦法在野外生存,因此最終只能安樂死。但只剩單眼的野生動物就不見得了,是否能在野外生存,很多時候仍只能打個問號。
許多日行性猛禽的眼睛具有兩個視凹 (foveae),在遠距離視覺與立體視覺各司其職。因此單眼失明的日行性猛禽常常會有撞向障礙物,迴避障礙物能力不足的狀況出現。
而這正是照片中鳳頭蒼鷹面臨的處境,牠叫做青眼白龍,因遭車輛撞擊而失去單眼視力。(牠就是今年情人節特別企畫中大家的救世主喔!)
野放評估的結果
失去單眼視力的牠,因為院內繁殖季與密集黑熊救傷的關係,導致野放訓練與評估的時程不斷推遲,直到要進行野放訓練時,住院時間已經來到了第16個月。
「如果在獵捕評估或障礙物評估的任一項目中未通過,就得考量安樂死。」這是大家討論的結論。因為任一項評估未通過,就代表評估個體在野外的生存能力將大受影響,不應該野放。
很爭氣的,青眼白龍的獵捕訓練通過,練飛籠內滿地跑的活鼠吃的一隻都不剩,但在障礙物的評估中卻不理想。右眼失明的牠,時不時地會讓右翅,甚至是右腕撞擊到障礙物,還在訓練評估過程中多了點外傷。院內評估的結果,障礙物評估未通過,面臨安樂死的抉擇。
此時,野外的觀察紀錄帶來一線轉機。
野放後追蹤,帶來野放的可能
在詢問其他救傷單位的經驗與建議時,得知了有不少獨眼鳳頭在野外存活被觀察到的紀錄。
野外的獨眼鳳頭蒼鷹觀察記錄告訴我們的是,牠們在某些條件下可以在野外生存,但條件未知。也不能單用觀察紀錄,去推斷所有救傷的獨眼個體都能在野外存活,尤其是在障礙物評估未通過的情況下。
於是,團隊的討論重點轉變為:要在何種前提下,青眼白龍會有野放的可能?
搭配野放後追蹤,此時就成了必要條件,如此才能瞭解青眼白龍回到野外後的存活狀況;也有機會在發現狀況不佳的情況下,即時介入救援。也因為有大家的捐款,才讓野灣有專業人力和資源可以投入透過野放後追蹤的工作。
此外,棲地的選擇也成為了野放的關鍵,選擇一個食物資源充足、競爭少、干擾少的環境,才有機會提升野放後的存活率。目前院內還在積極討論牠的野放地點,也衷心期待會有好的結果。
寫在最後
想提醒大家的是,殘疾動物的醫療規劃到野放追蹤,受救傷單位擁有的資源影響甚鉅。野灣很幸運,有大家長期的捐款協助,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去嘗試野生動物救傷的可能性。但這樣的條件,並非放諸全台的救傷單位皆準。若大家行有餘力,也可以多關注其他救傷單位與保育議題,出錢、出力,一起為台灣的救傷與保育工作努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