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黑熊季落幕與回顧

落幕

隨著編號「紅石二號」的臺灣黑熊Lanihu(拉尼琥)步出籠門闊步往前,參與野放的全員無一不為黑熊祈福,為Lanihu 趨吉避凶。

祝福牠熊生順遂,也希望在保育意識還可以繼續努力的社會下,可以順利避開人類的侵擾與危害。這次沒有瓦斯喇叭喧囂的聲響,從2023年4月開始一路到2024年3月,將近一年的黑熊救傷季在族人的祝福中悄聲落幕。
󠀠󠀠󠀠

檢討與改善

在這個黑熊季剛落幕,繁殖季已經來到門邊的小空檔,剛好可以看看這一年以來的成長,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。

七隻救傷黑熊中,有兩隻在救援後死亡。事後團隊檢討了救援流程與急救措施,展開了野灣全員皆須參與的基礎生命支持BLS培訓,想在與死神拔河的分秒間獲得一些優勢;與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設計了與黑熊運輸籠搭配使用的醫療鐵籠,在入院後第一次麻醉醫療前提供更好的醫療照顧。

野外救援的工具包也變得更為方便攜帶。系統性的準備藥品與器材,與逐步備齊的救傷團隊人力,讓救援工作更具效率。從接到通報到正式出動,從原本的40分鐘壓縮到20分鐘內。

當然,在與林業保育署臺東、花蓮分署長期的配合下,彼此培養的默契更是救援工作的一大加分。󠀠󠀠


還可以更好

面對這麼多的救傷案件,野灣也同時意識到野外救援的變化莫測與高風險。陡坡救援、攀樹救援、深夜救援、中毒急救雖然都遇過了,但救援工作就像從天而降的鳥屎一樣總是出奇不意,難保未來不會有更棘手的問題出現。

團隊成員自身對救援工作的安全與風險評估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,無論是面對可能脫困的黑熊、超長的路程或天氣惡劣的救援環境,相關的訓練與設備增購將會是未來的提升救傷品質的重點。󠀠󠀠


生態保育是每個人的事情

即使有萬全的準備,仍然不及「沒有救援需求」。回過頭來,慢下腳步。努力的與民眾和社會溝通,共同改善臺灣仍待加強的保育觀念,才能珍視臺灣這珍貴、美好的天然自然環境。希望有一天,將不再需要野灣,人類也能與野生動物共享這個美麗的臺灣。

󠀠󠀠
寫在最後

回顧2023年,在地民眾積極通報下,野灣與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,共同救援了7隻台灣黑熊。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些數據,一起對黑熊救傷有基礎的認識。
󠀠
依照時序分別是 :
① 錦屏一號 Ligauwan (里高萬;野放後頸圈掉落)
② 卓溪一號 Lizuk Dumaz (力鹿克;已野放)
③ 紅石一號 Hundiv;(閽帝夫;野放後死亡)
④ 卓溪二號 Da qu-ali (達古阿里;已野放)
⑤ 紅石二號 Lanihu (拉尼琥;已野放)
⑥ 卓溪三號 (救援後死亡)
⑦ 長良一號 (救援後死亡)
󠀠
🔸從通報到成功救援返回醫院約需3-5小時不等。
🔸每次救援野灣出動人力約4-8人。
🔸平均每隻黑熊需要住院五個月。
🔸住院期間平均需要麻醉醫療5次,每次出動人數至少4人。
🔸從入院後需持續清創雷射復健3-4個月。
🔸每天的食物包含根莖、蔬菜、小雞、牛肉與少量水果,共3-4公斤。
🔸根據復原的狀況,會依序使用到不同的照養空間,包含:運輸籠、醫療籠、照養籠舍、野放訓練籠舍。
󠀠
期間共同參與、支援的單位包含:
🤝野聲環境生態有限公司
🤝台灣大學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野生動物醫學研究室
🤝小動物呼吸胸腔心肺醫學研究室, TACS-Alliance Research Center
🤝恩亞動物醫院院長蔡依津獸醫師
🤝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野生動物急救站
🤝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烏石坑研究中心
🤝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
🤝臺灣義築協會
🤝協助通報救援的部落和在地居民

 


2023年黑熊事件回顧:
里高萬返家|由眾人搭建的歸途〔影片〕
力鹿克救援|保育仰賴協力合作
力鹿克野放|野外危險,為什麼還要野放?
閽帝夫救援|保育員的親身自述
調查員札記|臺灣黑熊閽帝夫的深山訊號
達古阿里救援|咖啡園旁的黑色身影
拉尼琥救援|第一隻受困樹岔的救援案件
長良熊救援|不安的深夜工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