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不到續集的穿山甲,流穿風的結局
在與孫敬閔博士抵達訊號所在地後,發現的是一具白骨,原本緊緊披覆在身上的鱗片現在散落在屍骨周遭,原本應該是穿山甲身體的地方只剩下黝黑、空洞的皮囊。從現場的蒼蠅與蛆蟲判斷,死亡時間可能已經接近兩週,屍體是野灣在10月底野放的狗咬穿山甲─流穿風。發現地點在開闊的草地上,發報器上有啃咬的痕跡,不敵利齒的猛咬、到處皆是破碎的鱗片,從現場的種種跡象判斷,高度懷疑是犬攻擊導致的結果,只是究竟是死前還是死後遭受攻擊,也已經不得而知了。
當初因為遭受狗攻擊而截去了尾巴,在醫院休養了兩個月,在野放前裝上發報器,就是希望可以瞭解救援的個體回到野外的適應狀況。由於穿山甲對棲地具有高度的忠誠性,而台灣的淺山地區到處都是遊蕩犬已經是不爭的事實,相較於為了探索環境到處遊蕩而遭到攻擊的風險,回到熟悉的環境野放活下來的機會可能還多一些。12月中也順利再次捕捉到流穿風,體態雖然瘦了一些,但仍然是一隻健康又年輕的穿山甲,誰都沒想到噩耗會來的這麼快。
野灣目前唯一正在執行野放追蹤的穿山甲─流穿風,因為犬攻擊而入院,但也因為牠的入院,為野生動物保育工作者帶來了珍貴的生態資料,最終仍無法在台灣險惡的淺山環境生存下來。流穿風的死對於野生動物救傷工作者來說是一大打擊,但這一棒打下去,卻仍然敲不醒政府單位對於遊蕩犬貓管理的漠視,野生動物的鮮血汨汨流出、滿溢,人們雙腳踩著鮮血卻從不自知。
回頭檢視此次事件,隔了兩週才發現追蹤個體死亡,可能與追蹤個體的活動差異有關。流穿風野放後的活動範圍與目前已知的資料相比小了不少,且適逢冬季,時常遇到連續一週都待在同一個洞穴的狀況,也可能因此誤判了追蹤個體的現況。希望這次的經驗可以讓未來野放追蹤與監測的流程更趨完善,也希望不要再有類似的憾事發生了。
流穿風與野灣的故事
流穿風的到來:流穿風不是唯一,這是野灣半個月來第三起犬攻擊案例了......
流穿風重返山林全紀錄:經歷犬攻擊最終能康復野放的,真的是相當幸運......
流穿風野放後的近況:我們想知道截肢後的流穿風過得好不好,也確保追蹤器仍穩定,想不到......